查看原文
其他

《拆弹专家2》说:毁灭吧!香港

闵思嘉 闵思嘉 2021-01-19

点蓝字 |关注我

导语:

今天邱礼涛的《拆弹专家2》上映,来说说这部影片。


虽然讲拆弹,但《拆弹专家2》的主题已经不是爆炸了,而是“关于身份的愤怒”。开篇“炸掉”机场的戏,邱礼涛就用旁白回应了这一点:是“愤怒”导致了这场爆炸。而这个“愤怒”,刚好可以作为解读《拆弹专家2》的钥匙,并且和邱礼涛其人其作,串联在一起。


大家都说邱礼涛是香港电影里的社会学家,这次的《拆弹专家2》就是个很好的研究样本,你甚至可以把它看成邱礼涛的一篇“香港社会学论文”,借“拆弹”,来说现实中的炸弹。


+为什么愤怒?

+刘德华与邱礼涛的身份问题

+邱礼涛的乐与怒


1、为什么愤怒?
 
《拆弹专家2》的故事和第一部没什么关系,完全新起了一个故事。(下文涉及部分剧透)

刘德华饰演的警察潘乘风,原本是个拆弹专家,在一起拆弹的过程中发生意外,失去了一条腿。他拼命复健练习,想要重回警队,却只能被调去做文职。

几年后香港发生连环爆炸案,警方查出,制造这些爆炸案的组织,是个叫“复生会”的反社会群体。

而潘乘风呢,这个时候已经负气离开了警队,又莫名其妙地在一起爆炸案中成为了关键嫌疑人,但他自己,又在这起爆炸中失忆,记不得自己是谁了。

所以这个故事真正要说的其实是个潘乘风是谁的故事。

 
影片做了大量的反转,潘乘风的身份在叙事中一再翻转,熟悉港片的观众肯定也马上就看出来了,这其实是个无间道式的叙事。

潘乘风分不清自己是警还是匪,失忆这个设定让这种摇摆有了更具可信度的背景,但说的其实不是卧底与警察之间的尔虞我诈,而是一个人被社会,被制度抛弃的故事。

潘乘风最开始是个很有风度的男性,在被警队拒绝复职以后,他一度变得非常暴躁,影片也一直在给他服药的暗示,但这种暴躁,更多来自被自己信任的、为之奉献的体制抛弃的愤怒。

后来在表彰会上,潘乘风上台领勋,却拉开一张黑横幅,上面写着香港警队“用完即弃”的控诉大字。


对比这两年香港发生的变化,尤其是邱礼涛这一辈导演从回归前后就在关注后97的身份问题,这大字显然不是一个人的控诉。


诸如此类散落在影片各处的暗示明示还有很多。

比如潘乘风在疑似恐怖分子的时候,一度带着黑口罩与某项法令的呼应;再像是一开始就炸掉香港机场,这个对外枢纽对于香港的意义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,也无须多言;最后炸掉青马大桥、城铁等等,均是在切断某种香港的命脉,以及这个小岛与外界的联系。

还好,这事只是发生在电影中。

印象很深的是潘乘风和警队力求复职的一段戏,在警队高层的大楼里,场景冰冷,身后是正面墙的落地窗玻璃,警队高层面若铁色,开始还叫潘乘风的名字劝说他,后来就变成了“UI63660,请注意你的态度。”


对于警队/体制来说,听话的时候,就是有名字的人;不听话的的时候,就是一组冰冷的编号而已,随时可以从系统中抹去。


体制说过的话也不是铁律,这事情对于今时今日的香港来说,也太过熟悉了。

联系港岛当下背景,是共通历史,再加上潘乘风本人在片中被加诸的私人历史,你也就能理解他为何会有这么极端两头的身份转变与愤怒。
 
如果把它放到邱礼涛的整个创作历程中,这又是一个关于“身份”的讨论。


2、刘德华与邱礼涛的身份议题
 
“身份”问题可以说是邱礼涛作品中一直贯穿的主题。

《拆弹专家2》中很明显,潘乘风本来是拆弹专家,后来变成反社会炸弹分子,再失忆忘掉自己的“坏身份”,以为自己是好人,在逃亡的过程中寻找真相,最后必须直面自己是反派这件事,就是一个无间道式的身份谜题。
 
更早一点,比如《人肉叉烧包》和《伊波拉病毒》这类故事,主角都是辗转多地,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的移民群体,疯狂是亦是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另一种体现。

《人肉叉烧包》

《中环英雄》,讲就是两个完全不同身份、阶级的人交叉的人生与友情。一个保险公司职员,一个街头混混,其实是两种人生,两种身份选择,到最后则是价值观的博弈。

 《中环英雄》

《夺舍》的故事,现在看起来也和《拆弹专家2》的故事有种呼应感,瘫痪的警察借植物人罪犯的躯壳重生,其实也就是警匪一体,对“我是谁”的追问。
 
《黑白道》这里,则是更直接的卧底故事,觉得警察生活还没有卧底生活舒服的海生,映射出的刚好是片名的反面:黑白两道并没那么明晰的界限。

 《黑白道》

由此再来看《拆弹专家2》里刘德华饰演的角色的身份问题,他在正与邪之间的变化,也就更有了深意。
 
片中有句台词很有意思,倪妮饰演的庞玲,是潘乘风的前女友,她对潘乘风说了一句话:“问问你自己,潘乘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
 
看到后来你会发现,潘乘风的记忆、人生、身份,都是被他这个前女友赋予的。


这个前女友还是警察高层,以“警队高级机密”为理由,对潘乘风实行记忆植入。

她试图改变他曾经是个恐怖分子的记忆,骗他说,他其实是自己派去恐怖组织的卧底,成功就能重回警队。

作为一个曾经为“大我”把头挂在裤腰带上的人,最后他只能用“失忆”的方式来抹掉“小我”的过去与历史,让自己的前女友,警队中的职位也比自己高,演员的身份还是内地人,来“赋予”自己正义的身份,这本身就是对“制度正义”的一种回应。

 
真正的潘乘风、拆弹专家潘乘风只能活在正面的叙述里。一个曾经被体制青睐的人,在失去作用被体制抛弃,“娜拉出走”后,却要以这样的方式获得记忆,获得自己为人的身份、意义,甚至以这样的方式回到体制,实在是太讽刺了。

由此再来看潘乘风这个角色最后的结局,你既可以说它是伟光正的,又可以说是是邱礼涛式的愤怒被发挥到了极致,也回应了片中那句台词——

还以愤怒。

邱礼涛自己也说过他关于身份问题的执着。

 
他说自己小时候看的都是流行小说、武侠小说,长大后就是看村上春树。

后来在浸会大学,遇见一个教哲学的老师,叫曾立存,跟他们讨论身份问题,让他们去探寻“你该是一个怎样的人”,他才开始关注到这个议题。
 
我自己来说,是个拍电影的人,又是个父亲,又是我阿妈个仔;香港回归,也是一个身份问题,在同一环境,只要多于一个人,身份就是一个问题,这些都是很有戏剧性的东西。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,身份不同,反应就不一样。所以我经营的故事,都围绕这一话题。


3、邱礼涛的“乐与怒”
 
除了香港拍片最快的导演之一以外,邱礼涛的另一个标签则是摇滚青年。
 
摇滚的那种愤怒,和他电影里的愤怒,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条平行线。所以我们大概能从“乐与怒”这个角度上,来聊聊他。
 
先来说“乐”的部分。
 
比如邱礼涛跟他的御用演员黄秋生的友谊就和“乐”有关,黄秋生的说法是,因为两个人都是“rock友”,所以很聊得来。邱礼涛还经常给黄秋生推荐乐队,像是Nirvana。

 
摇滚也是很多人对邱礼涛的第一印象,Beyond御用词人刘卓辉说,他第一次见邱礼涛就是在一个地下演出里,那是1984年前后,邱礼涛在台上弹贝斯,很帅。
 
后来,邱礼涛的处女作《靓妹正传》里,还用了刘卓辉填词的歌。
 
邱礼涛拍过很多音乐MV,九十年代初,常宽在内地正火,邱礼涛专门去过北京,三天拍了四部常宽的MV。他还给张学友、许志安、黄秋生都拍过MV。
 
后来,就算是都已经因为《人肉叉烧包》声名大噪了,他也还是拍了1994年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那场世纪性的演唱会。

《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》

这档纪录片到现在都还评分很高、窦唯、何勇、张楚青春时候的样子在后来被大家反复谈起,都会借用这段影像资料。
 
这些片段之所以这么有力,也是有邱礼涛在镜头里灌注了自己的某种情感。

比如摇滚里所代表的那种反叛、呐喊、抗争、愤怒的精神,在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,是一代人认识世界、反抗世界的精神温床,也是邱礼涛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成长的温床。
 
顺着这条线,就是邱礼涛关于“怒”的那一部分。


回溯邱礼涛的导演路,他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当导演的,他的理想是另一个更加“愤怒”的职业——记者。
 
邱礼涛在浸会大学读书,因为老和《吉他杂志》的一帮人玩儿,大家都很喜欢艾伦·J·帕库拉讲水门事件调查的《总统班底》。

邱礼涛说那时候,他们都想做片中的记者那样的人,搞搞社会新闻调查什么的,对社会产生点实际影响。后来邱礼涛也写过不少东西,也当过出版人办过杂志,但记者这个理想,最终还是没实现。
 
不过现在,就他的作品来看,他拍的《性工作者十日谈》、《等候董建华发落》,乃至今年这部《拆弹专家2》,某种程度上已经达成了这样的结果。

 邱礼涛客串《等候董建华发落》

演员和导演之间是相互成就的,黄秋生因为邱礼涛的《人肉叉烧包》成为影帝,算是演艺轨迹改变。
 
其实邱礼涛对黄秋生的影响在更早之前。黄秋生说过,在帮邱礼涛拍学生作业的时候,他去邱礼涛家,看到他书架上很多书,才觉得做演员需要读书,才报了无线的演艺班,也才有了后来的黄秋生。
 
当初找黄秋生来演《人肉叉烧包》的时候,是邱礼涛提议的,故事创意本来是李修贤,所以邱礼涛还得先问李修贤的意见。

因为黄秋生之前在《聊斋艳谭续集五通神》中的一段戏要脱裤子,他就真的脱裤子演了这段戏,李修贤觉得黄秋生太傻了,不太看好,但事实证明邱礼涛的选择是对的。
 
黄秋生演出了邱礼涛需要的那种“愤怒”。

 
后来邱礼涛在采访中说,觉得这一腔怒火,其实是“非理性”的。


现实中的愤怒,通常必须被压抑,而在电影中,则可以被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,在邱礼涛看来,这更像是“一种发泄”。
 
他也讲过《伊波拉病毒》里愤怒的来源,拍到最后那场黄秋生朝警察疯狂吐口水的戏的时候的冲动——

想起自己平日里总有些事情看不顺眼,某些恶人你又打不过他,如果有伊波拉病毒,一定要向他吐口水。


 所以,邱礼涛的愤怒,可以转化为《人肉叉烧包》里的变态狂,可以转化为《伊波拉病毒》里四处喷溅的体液。

当然,也是《拆弹专家2》里在幻想中被炸掉的机场,以及那座另有指向的桥,和搞不清“我是谁”的拆弹专家。
 
或许,整个《拆弹专家2》的故事都是假的,只有开头的那场炸掉机场的爆炸戏是真的。

那是香港的愤怒,也是邱礼涛的愤怒。所以邱礼涛才把它拍得那么分毫毕现,连建筑化成灰,都可以用镜头清晰地看到。
 
它说:毁灭吧!香港。

PS:最近公众号打乱了推送时间,喜欢我可以点个“在看”,或者关注并星标我哦~这样就不会错过推送啦~

童话大王郑渊洁,最开始是想当掏粪工人和诗人的
油腻虽可耻但有用
被盯上的女人:拐活的1万,杀死配阴婚10万
因为丁真,直男的世界观崩塌了
海南岛,今年国内最差电影节
李现和陈立农卖腐,卖不过肖战×王一博
香港导演脾气大,是一种文化
说什么“演员请就位”,明明是资本挖好的坑
《一秒种》,究竟删了几秒钟?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